中國人發明了瓷器,釉是關鍵因素之一,釉是怎么發明的?
來源:
|
作者:cd2019znjz0024
|
發布時間: 2022-05-30
|
218 次瀏覽
|
分享到:
釉;說重要,是因為它是中國瓷器最重要的三件法寶之一。中國瓷器名揚天下,在18世紀以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能制作陶器,
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伊朗、中國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F在,世界博物館陶器瑰寶系列——陶寶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說簡單,是因為它就一個字:釉;說重要,是因為它是中國瓷器最重要的三件法寶之一。中國瓷器名揚天下,在18世紀以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能制作陶器,但惟有中國人在陶器的基礎上發明了瓷器,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制作瓷器的國家。其原因就在于中國人發現并掌握了制作瓷器的三大密鑰:釉、瓷土(高嶺土)和溫度(1200度以上)。釉,是關鍵的三大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什么是釉?釉是怎么發明的?為什么早期的釉陶多為綠色?
首先回顧一下我們在#陶器篇-1#中曾介紹過的“陶器的發明”:
在距今約50萬年前人類學會了使用火。在使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被火燒過的泥土變得堅硬且有型,并且一些四邊向上兜起的“泥塊”還能夠保存雨水。受此啟發,原始先民開始有意識地嘗試用泥土制作他們想要的器物并放到火上去燒。于是,人類發明了陶器。
時間到了商周時代,先民們在燒制陶器時又意外地發現了“釉”。(也可能夏朝就已發現,但目前論據不足)
商周先民在用火(窯爐)燒制陶器時,偶然發現出窯的個別陶器的表面有一些星星點點發亮的東西。這些東西如玻璃體般富有光澤、不吸(沾)水,明亮好看并且還能擦拭。于是,人們就開始留意這些閃閃亮的東西是怎么來的?
經過多次觀察,人們發現造成“閃閃亮”的原因,是窯內的草木燃料經燃燒后其灰塵落到了器物表面所形成。根據這一發現,人們嘗試著把燃燒過的草木灰調成漿狀并將它們涂抹到陶坯的外表上,然后入窯燒制。
果然,陶器的表面形成了一層閃閃亮的東西——釉,就這樣發明了。
為什么涂抹了草木灰后,陶器表面會形成一層明亮的釉?
原來,草木灰中含有氧化鈣的成分。氧化鈣是一種助熔劑,它能夠將陶坯成分中的石英、長石熔化并在器表形成一種?;?,這種?;锉闶怯?。
如果說最早的草木灰釉是一種天然釉,那么,之后人們在此基礎上又發明出了各種“人工釉”。
釉的定義:是指將某些天然礦物(石英等)或植物磨成粉末、再與陶土混合制成釉漿并涂抹于器體、經燒制后在器物表面形成的一種玻璃質薄層。
釉發明以后,陶器就像開了掛一般走上了美顏快車道。雖然早期的釉色也就那么幾種,但陶器粗糙的外表自此就被各種“美容霜(釉)”完美遮蓋了。
陶器施釉的方法有:蘸釉、蕩釉、噴釉、刷釉、澆釉、吹釉等,通常會根據坯體的形狀、厚薄以及用途等采用相應的施釉方法。
(上述幾種施釉方法大部分根據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其技法。特別解釋一下“蕩釉”:把釉漿澆入坯體內,緩慢輕搖坯體,以使釉漿分布于坯體內的施釉法)
如同有了饅頭之后又有了紫米饅頭、番薯饅頭、奶香饅頭一樣,人類總是在已有發明的基礎上不斷翻新著花樣。同樣,人們在釉的基礎上又向其中添加了銅和鐵的化合物作為呈色劑,利用氧化氣氛中銅使釉呈現綠色,鐵呈現黃褐或棕紅色的特性,創燒出了綠色、黃褐色等低溫鉛釉陶器。這也是漢代墓葬中綠釉或黃釉陶器比較多的原因,早期的唐三彩也多以綠、黃、藍色為主。本文以上圖片所展示的綠釉陶器即是東漢時期優秀釉陶器的杰出代表。
最后說說為什么這層閃閃亮的東西被叫做了“釉”?(本段屬于促銷加送,^_^)
釉剛開始出現時被稱作“油”,因為它像油一樣亮亮的。后來,因為“油”代表食物,兩者都是液體,容易混淆,不妥。于是,便將“油”改成了“釉”,取光彩的“采”部與油的“由”部合二為一,組成“釉”。